三大“網紅”技術護航生產安全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
無論我們是誰,無論我們如何生活,在哪里工作,我們每天都從科技中受益。比如,科技會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易更方便快捷,有助提升工作效率并保障人們的工作和生產安全。
人們的工作場所五花八門:辦公室、倉庫、建筑工地、零售店或公路上等,不同工作環境帶來的風險不盡相同,但有些技術能確保大部分工作和生產場合的安全性,其中包括不少“網紅”科技,科技博客bettertechtips.com在最新的報道中,列出了能為人們的工作和生產安全保駕護航的三大“網紅”技術。
01可穿戴設備
可穿戴設備在工業環境中給人們帶來巨大收益。可穿戴設備有不同的形狀和大小,它們可以是一些類似手表、安全帽或安全背心的小裝置。可穿戴設備可以跟蹤員工的體溫、心率以及工作場所的空氣質量,從而確保員工的安全。
在倉庫或施工現場,可穿戴設備也可以充當保護設備,防止工人過于靠近危險設備或車輛,也有助于防止與疲勞、壓力或不安全工作環境相關的事故。比如德國汽車制造商奧迪公司一直在使用外骨骼人體工程學輔助工具,以在工人搬運重物時為其提供支持。事實證明,這些功能可將工人背部的壓力減少20%至30%,并讓其長期保持健康的姿勢。而且,此類設備越來越多地支持物聯網,從而使職業健康專家能夠通過正確的監管協議,更有效地利用更準確的數據。
此外,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間,包括全球最大汽車零部件生產商之一、跨國物流公司和食品供應商在內的幾家企業開始向位于德國、美國和瑞士的工人下發德國初創公司Kinexon提供的可穿戴芯片SafeZone,借此追蹤并確保他們的健康與安全。這種小型傳感器原本被芝加哥公牛等多支球隊用于實時監測球員的運動數據,借此“變身”為防止工廠車間疫情二次暴發的利器。若有員工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管理人員可以追蹤該員工的行動,并向接觸者發出警報。
02無人機
越來越多大型公司和企業正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無人機,幫助消除工作人員執行某些任務的風險,并通過更快地發現問題,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遠程解決問題,來確保員工和周圍居民的安全。
例如在煉油和石化行業,美國燃料與石化制造商協會政策分析師麥克·伯恩賽德指出,在石化和煉油企業中使用無人機的目的可以分為兩大類:安全性和防護性。就安全性而言,無人機可以維持企業的安全標準,如對火炬排氣筒或儲罐的外部和內部進行可視化檢查,還可以執行可能對人有危險的工作。就防護性而言,許多公司在裝置周圍設置路標,讓無人機可以在周邊按照預定路線飛行。無人機配備了攝像頭,可以確保外圍圍欄沒有任何漏洞。例如,埃克森美孚公司的巴吞魯日煉油廠已使用配備高清攝像頭的無人機進行綜合檢查,這對于減少維修成本、保障全廠可靠性大有幫助。
無人機還可用于完成收集重要數據。例如,通用電氣石油天然氣業務總經理吉舍爾·薩丹拉徹曾指出,過去需要花3周時間收集和分析來自機器人的數據,現在他們的無人機技術能夠將數據實時報告給操作人員以便他們立即進行分析。
03虛擬現實安全培訓
虛擬現實技術現在已經成科技界的網紅了,眾多巨頭公司紛紛布局,該技術應用最廣泛的領域之一就是安全教育培訓。
通過建立虛擬場景還原事件發生過程,虛擬現實技術可以讓體驗者從視覺、聽覺、觸覺深刻體驗各類事件給人的沖擊感,從而產生持久的震懾力。研究表明,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培訓,一周后的記憶知識保留率可達到80%,而傳統的方式僅為20%左右。此外,虛擬現實可以讓學員反復模擬某種災難性場景而不需要支付額外的費用,因此能大幅降低企業的培訓成本。
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安全培訓內容開發商法國“沉浸工廠”公司首席執行官奧利弗·皮耶爾表示,虛擬現實技術能夠逼真地還原真實的工作環境,這對于改善和優化企業安全方面的行為是非常有幫助的。比如在培訓中,虛擬現實技術可以為員工模擬一棟正在施工的建筑樓房,讓員工沉浸式體驗錯誤施工導致的跌落,這種強烈又真實的失重感帶來的眩暈、害怕等感受,可以讓員工深刻地了解到違規操作所帶來的嚴重后果。
據蒂森克虜伯電梯公司官網報道,該公司早在2018年就將虛擬現實技術融入安全培訓中:電梯維保技術人員只需戴上虛擬現實設備,就能“進入”真實場景,直觀、生動、高效地學習安全和技術知識;還可以在虛擬現實世界中處理現實中可能會遇到的維保問題,如果操作不當還會模擬出“觸電”“高空墜落”等生產安全問題體驗,在沒有任何人身危險的情況下練習。
無獨有偶,美國聯合包裹運送服務公司宣布增加其對駕駛員的培訓科目,包括位于德國科隆的培訓機構和英國伯頓的虛擬現實培訓項目。他們利用虛擬現實頭盔模擬了在德國和英國城市街道上駕駛的體驗,讓駕駛員擁有難忘的駕駛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