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東太初”獲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最高獎,可實現圖像、文本、語音相互生成




9月1日,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舉行。開幕式上,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最高獎項——SAIL獎揭曉,由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中科院自動化所和華為聯合研發的“紫東太初”多模態大模型項目獲大會最高榮譽。
SAIL獎(Superior AI Leader)旨在從全球范圍發掘人工智能領域具有高度認可和美譽,并提升人類福祉意義的項目,引領行業風向標。今年,SAIL獎繼續吸引了來自全球頭部企業、國際知名高校、科研機構的800余個項目參與角逐,經過初評、復評、終評等多個環節層層篩選,最終,“紫東太初”脫穎而出并成功獲獎。
“紫東太初”是全球首個圖、文、音三模態大模型,開創性地實現了圖像、文本、語音三模態數據間的“統一表示”與“相互生成”,理解和生成能力更接近人類,為打造多模態人工智能行業應用提供創新基礎,邁出了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一步。
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王金橋介紹,當前,AI領域多為獨立演進單模態技術,學習效率低、模型通用性差。“紫東太初”項目由中科院自動化所、華為與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基于昇騰AI基礎軟硬件平臺和新一代全場景AI框架——昇思MindSpore共同打造,突破了當前AI技術局限,有效解決當前AI技術“一專一能”、小樣本學習能力欠缺、跨模態語義鴻溝的痛點,首次完成以圖生音、以音生圖等跨模態生成任務,性能在多項國際頂尖競賽中登頂第一。
“紫東.太初”人工智能模型為基礎打造的虛擬角色——小初
“紫東太初”開創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新起點,將改變當前單一模型對應單一任務的人工智能研發范式,成為不同領域的共性重要大基礎設施,支撐全場景人工智能應用,是邁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路徑探索。同時,“紫東太初”基于自主創新的全棧通用人工智能平臺的成功實踐,對中國實現AI領域科技創新、占領核心技術高地也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作為全球首個貫通語音、圖像/視頻、文本的三模態預訓練大模型,“紫東太初”正在賦能千行百業的多樣化行業場景,并已在元宇宙、智能制造、智慧醫療、數字創意等領域展現出廣闊的落地前景。
武漢超算中心即將投入運營
人工智能已經成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自2020年9月武漢市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以來,東湖高新區作為武漢市人工智能試驗區核心集聚區,始終奮力推進試驗區建設,形成一整套政策體系、著力建設基礎設施、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推進創新平臺和應用場景建設等舉措,取得了一系列積極成效:率先建成了投用全國首個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啟動投建了我國最大的集裝箱數據中心——武漢超算中心建設,合力打造“AI+HPC”的光谷多樣化算力集群,以“雙中心”構建中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算力樣板;引進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北京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頂尖產學研資源建制化落戶為契機,推動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大學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落地發展。
下一步,根據國家“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等相關精神,東湖高新區將聚焦人工智能創新源頭,鼓勵以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為代表攻克“卡脖子”難題,促進人工智能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引領和助推武漢成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領頭雁”城市。